中国航空学会《航空知识》主编王亚男介绍,现代商用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,撞击飞鸟是一类非常危险的事故。鸟类的撞击会给飞机造成巨大故障,如果鸟类被飞机的发动机吸入,会造成发动机动力瞬间衰弱甚至丧失。如果鸟类撞击到飞机某些重要的控制部件,很可能导致飞机的操控系统包括一些电子系统失去功能。
通常情况下,在一台发动机失去功能的情况下,现代商用飞机可以凭借另外一台完好的发动机完成至少120分钟的飞行,足以让飞机找到合适的备降场。但如果两台发动机同时遭到飞鸟撞击,飞机的动力大部分都将丧失,飞机只能依靠仅有的滑翔和控制能力向迫降场前进,这是最危险的。
飞机撞鸟事件为何频繁发生?
一方面,机场建设增多,周边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鸟类栖息,且鸟类迁徙路线常与飞机航线重合。另一方面,飞机起降阶段高度低、速度慢、机动性差,留给飞行员应对的时间和空间有限,增加了撞鸟风险。
为了应对这一难题,也衍生了一系列措施。
首先,会从源头上避免:
·航空公司在制定飞行航线时,会充分考虑鸟类的迁徙路线和活动区域,尽量避开鸟类密集的空域。同时,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段的鸟类活动特点,对航线进行动态调整。
·飞行高度调整:在飞行过程中,飞行员会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指令和实际情况,适时调整飞行高度,以避开鸟类活动的高度层。例如,在鸟类迁徙季节,尽量选择在较高的高度飞行。
鸟撞击过后的飞机
而在预防飞机撞鸟的前端环节,机场承担着第一道防线的重任。机场管理部门会运用多种科学且有效的驱鸟手段,构建起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驱鸟防护网。
首先是设置超声波驱鸟器,这一高科技设备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超声波,这种超声波对鸟类的听觉系统会产生强烈的刺激,让它们感到极度不适,从而被迫远离机场区域。这些超声波驱鸟器被巧妙地分布在机场的各个关键位置,如跑道周边、停机坪附近以及鸟类容易聚集的区域,持续不断地发挥着驱鸟作用。
训练驱鸟犬也是机场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。经过专业训练的驱鸟犬,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听觉,能够快速察觉鸟类的踪迹。它们通过在机场区域内巡逻、奔跑和吠叫,利用自身的威慑力驱赶鸟类。
布置稻草人也是一种传统而实用的驱鸟方式。为了增强效果,机场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更换稻草人的位置和造型,避免鸟类对其产生适应性。
除了这些常规的驱鸟手段,机场还会定期对周边鸟类的种类、数量、活动规律以及迁徙路线等情况进行全面、深入的监测。通过专业的鸟类观测团队,运用望远镜、无人机等先进设备,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鸟类的动态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。
在飞机设计方面,工程师们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
比如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挡风玻璃和发动机外壳是其中的关键举措。新型的挡风玻璃由多层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组成,这些材料经过特殊的加工和处理,具备极高的强度和韧性。在面对鸟类撞击时,能够有效分散冲击力,减少玻璃破裂和脱落的风险,确保飞行员的安全以及驾驶舱内气压的稳定。发动机外壳也采用了高强度、耐冲击的材料,不仅能够承受鸟类撞击产生的巨大力量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碎片飞溅对飞机其他部件造成损害。
同时,工程师们不断优化发动机设计,使其在吸入异物时仍能维持一定的运行能力。通过改进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,增加防护装置,降低鸟类被吸入发动机的概率。即使有少量异物进入发动机,先进的控制系统也能够及时调整发动机的工作参数,保证发动机继续稳定运转,避免因鸟击导致发动机突然停车或出现严重故障。
然而,尽管采取了一系列严密的预防措施,飞机撞鸟事件仍有可能发生。一旦不幸遭遇撞鸟事件,飞行员作为飞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,会迅速且冷静地严格按照应急程序进行处理。飞行员在第一时间会迅速评估飞机的受损状况,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,准确判断发动机、机身等关键部位的情况。他们会密切关注飞机的各项仪表参数,如发动机转速、油压、温度等,以及飞机的飞行姿态、操控性能是否出现异常。
若只是轻微撞鸟,飞机系统各项指标正常,没有出现明显的故障或异常情况,飞行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继续飞行。但在飞行过程中,他们会保持高度警惕,持续监控飞机的状态,并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密切沟通。一旦飞机安全降落,会立即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对飞机进行全面、细致的检查和维修,确保飞机恢复到最佳状态。
若撞鸟导致飞机出现严重故障,如发动机起火、机身结构受损、飞行控制系统失灵等,飞行员会立即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详细情况,清晰、准确地说明飞机的故障类型、位置以及当前的飞行状态。
同时,请求优先降落或选择就近机场紧急迫降。在这个过程中,飞行员会严格按照紧急迫降程序操作,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和速度,确保飞机以最佳的状态接近机场跑道。在降落过程中,他们会与机场的塔台保持紧密的沟通,听从塔台的指挥和引导,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。
航空安全无小事,飞机撞鸟背后是无数专业人员的努力与付出。希望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后,能对航空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上海旷晨国际商旅——代理全球200多家航空公司,满足各类客户的机票预订需求。